近日,龙虎斗
设计科学研究中心成员设计学专业研究生王帅祺同学、产品设计专业本科生朱翔宇同学,分别以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撰写发表的学术论文“Influence of rainfall changes from 4.6 to 3.0 ka BP on ceramic pipes”被国际知名期刊Heritage Science收录。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经过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数十年的研究工作,现已基本重建了我国上古史体系。在当前推进新文科建设,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学科体系目标下,作为交叉学科的设计学开始以设计与考古两个学科体系的交叉性为基础,借助众多的考古遗址、出土文物以及大量文献资料通过设计学研究方法、理论工具与论证路径共同考察完成“设计考古”的新学科架构。因此,文明起源不仅仅是考古学实践问题,也是设计学与艺术学主动破除学科壁垒、拓展知识边界与多学科协同开展“四个面向”的重要使命与职责。
龙虎斗-龙虎斗游戏
“设计科学研究中心”是由中国美术龙虎斗
方海教授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阿尔托大学、郑州大信博物馆群等国内外高校、博物馆单位在西南地区共建的研究点,致力于探索“中华设计文化溯源与造物创新”。近期,该研究中心成员设计学专业研究生王帅祺同学、产品设计专业本科生朱翔宇同学,分别以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撰写发表的学术论文“Influence of rainfall changes from 4.6 to 3.0 ka BP on ceramic pipes”被国际知名期刊Heritage Science,2024年第12卷,第1期收录,研究中心负责人田野博士为该论文的指导教师与通讯作者,该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昆明理工大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阅读整篇文章)

期刊介绍
《Heritage Science》是国际艺术学领域重要的学术期刊,由Springer-Nature出版社出版,目前被A&HCI(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和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双收录,现为中科院艺术学大类1区top期刊。根据ScopusCiteScore的最新排名,Heritage Science的CiteScore为4.0,在考古类(艺术与人文类)的509种期刊中排名第22位,期刊百分位94%。在文物保护类的103种期刊中排名第7位,期刊百分位93%,在艺术学、设计学、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该期刊重点关注艺术品和文物的制作工艺、产地以及保存环境研究;文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劣化机理研究;艺术品和文物的保护处理以及评估方法;用于艺术品和文物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和算法;对上述统计学或分析研究进行补充性说明的标准库和语料库;任何有助于理解文化遗产的创新技术相关领域的最新原创性研究成果。
本文作者
王帅祺
龙虎斗-龙虎斗游戏
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设计科学。
朱翔宇
龙虎斗-龙虎斗游戏
本科毕业生,研究领域为艺术史,可持续性社会。
田野
龙虎斗-龙虎斗游戏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设计科学的可持续。
论文概览
全新世时期的地球生态如何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除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人口迁徙、环境灾害等宏观层面的深远影响,人类在日常生活的实践活动中会采取哪些适应性行为来应对这些变化?该研究将4600-3040a BP中国中部地区平粮台遗址、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六大文化遗址出土的陶水管的直径变化结合该时期同一地点石笋δ18O记录、4600-3040aBP中国降水集成曲线与温度集成曲线,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以及同期遗址所在地孢粉记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早在距今4600年前黄河中游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中华民族先民就已经开始通过观天取象、测风量水推演并记录气候变化,由此顺天应时的及时调整或重新设计出陶水管的直径尺寸、制作材料、烧造方式以优化排水设施的功能,在模块化设计与模数制尺度体系的完善中奠定居住区与大型聚落的地基建造形制,以保障农业生产、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持续演化和人居环境长期稳定开发、建设与提升的物质基础,不仅为中国的早期城市发展奠定了排水系统雏形,也为四千三百年前中原崛起和巨型都邑的出现、四千年前王朝建立以及三千年前王权巩固提供了必备条件。

图一. a:平粮台遗址出土(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b:安阳殷墟出土的陶水管(图源:殷墟博物馆),c:陶水管使用场景图(图源:作者自绘)。

图二.陶水管出土遗址和石笋记录采集地示意图,(a)平粮台遗址、(b)陶寺遗址、(c)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d)郑州商城遗址。(e)安阳殷墟遗址、(f)山西省莲花洞、(g)河南省马沟洞、(h)陕西九仙洞、(i)陕西祥龙洞。绿色为陶水管出土遗址所在地,红色为石笋记录采集地。(地图来源:自然资源部& NavInfo审图号:GS(2024)0568号)

图三.不同遗址出土陶水管数量和年代示意图。

图四.(a)4600-3040aBP中国出土陶水管直径。(b)4600-3040a BP中国温度集成曲线。(c) 4600-3040a BP中国降水集成曲线。(d)河南省马沟洞石笋DSY-1的δ18O记录。(e)陕西省九仙洞石笋C996-1的δ18O记录。(f)陕西省九仙洞石笋C996-2的δ18O记录。(g)陕西省祥龙洞石笋XL16的δ18O记录。(h)山西省莲花洞石笋LH-1的δ18O记录。

图五.陶水管直径与4600-3040a BP中国华中地区温度模拟结果、降水模拟结果以及石笋δ18O记录的皮尔逊相关性。
论文链接://doi.org/10.1186/s40494-024-01337-8
图文:田野 审核:郝儒梁